您当前的位置:
【专栏】生态河湖研究前沿——农污治理4.0倡导者,郑展望教授专访
时间:2020-07-24

生态河湖研究前沿.gif

近期,“生态河湖”公众号推出“生态河湖研究前沿”专栏,每周特邀生态河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进行撰稿,对其研究方向做简短介绍,阐述该研究方向的重要性、目前进展,以及未来该方向上值得关注问题。这个专栏的目的一方面是展示中国学者在生态河湖相关领域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另一方面是为政府、企业以及正在寻找自己研究方向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文章导读

2020年7月  第七期

学者简介

研究方向及意义

目前研究进展

未来研究关注重点


学者简介


image.png

郑展望,浙江大学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浙江省农村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农林大学农村环境研究所所长,浙江省151人才乡村振兴第一层次培养人选, 浙江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专注分散式污水治理产学研15年,主持完成“低耗型农村综合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新型农村污水处理和智能控制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村落景区生活污水提标处理成套设备及智慧运行研究与开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篇)。主持或参与的规划设计和科研成果百余项,牵头编写《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行业标准,有效推进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研究方向及意义


>>>>

研究方向

农村污水等分散式污水治理
>>>>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共有60多万个行政村、250多万个自然村,居住生活着2亿多农户、近8亿人口,农村污水的排放量巨大,其中大部分农村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水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新的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只有22%。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等分散式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河湖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研究进展


农村污水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行业善处于的发展初期,全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只有22%,技术不成熟,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4大方面:

⇢ 建设难-单个体量很小,但是点多、面广、量大。土建工程监管难,传统一体化设备质量不稳定,寿命短。

⇢ 达标难-治理技术多样,进水水质、水量不稳定,冲击负荷大。

⇢ 管理难-站点多、分布广、专业人员紧缺,管理成本高。

⇢ 资金难-站点数量多,吨水投资成本及运维费用都比城镇污水高。

郑展望教授通过技术创新,将多项技术应用于农村等分散式污水治理:

image.png


引入发酵强化技术提升农村污水达标率

农村污水具有小、多、散的特点,碳氮比低。如何更好的处理达标,提升水质,是行业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郑展望教授通过学科交叉创新,将发酵强化技术引入农村污水,提高除磷脱氮效果。

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行业标准

农村污水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标准尚不成熟。郑展望教授通过100万户规划设计、60万户设备供货、100万户运维管理的项目实践,牵头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装置》行业标准,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率先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村污水未来理效率

农村污水点多、面广、量大,后期运维管理成为一项困扰行业多年的难点。2009年,郑展望教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期间,率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村污水管理上。2012年,在全国首个第三方打包及物联网管理项目-无锡锡山区700座站点中实践应用。

探索“微园林”站点景观提升村民获得感

农村污水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站点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经济性、技术可达性,还充分考虑村民的获得感。郑教授团队秉承“微园林”的理念,按照简约化的原则来设计应用场景,包括“田园风”、“自然风”、“枯山水”等。既能做到低成本、免维护,又能满足改善农村环境的需求,简洁、美观,和村庄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image.png


未来研究关注重点


目前,各地方在加紧利用各种技术、通过各种模式开展农村污水的治理。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农村污水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年处理率达到30%。但是,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技术高难度、产业高门槛的问题,需要对农村污水治理体系进行整体的研究,包括治理模式、产品标准、管理体系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