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技术分享】德林海治理蓝藻技术在创新中前进
时间:2020-05-21


1、“三湖”蓝藻爆发

在1980s的中后期,“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先后开始发生富营养化,随即发生小规模蓝藻爆发,进入1990s,“三湖”普遍发生蓝藻爆发,且爆发程度越来越重,直至发生太湖供水危机。蓝藻爆发的藻毒素危害和严重影响供水、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在2007年太湖的5●29供水危机中充分显示出来,即为广大百姓所知道,于是开始了如何治理蓝藻爆发的讨论和研究。其中德林海公司是在此课题中研究的比较早且取得实际成效的单位,德林海领导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智慧创造出了可以实用和推广的蓝藻水分离技术,德林海公司在此时初露头角。

2、德林海技术的开端

滇池蓝藻爆发后,采用打捞的方法清除水面大量集聚的蓝藻,但打捞的大量蓝藻水先是发生存放困难的问题,后变无处存放。于是德林海人创造了藻水分离技术的减容技术,以减低蓝藻存储所需容积。2007年,德林海公司在滇池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藻水分离站,运行结果良好,处理后蓝藻容积可较打捞上来的蓝藻水减少40-60倍,大量削减打捞藻水存储所需占用的土地,效果显著,成功了,这是德林海在治理蓝藻方面的良好开端,使打捞蓝藻此项当时无可替代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下去。笔者于2008、2009年曾2次去昆明参加德林海滇池藻水分离站的评审会、推广会,历经此事。

事业不是一帆风顺,曲折永远存在,需要坚持,需要等待。德林海的藻水分离技术当时在滇池得不到推广。德林海努力坚持,四处宣传推介,希望能够建设第二个、第三个藻水分离站,但久旱不雨、求不来甘霖。事有巧遇,此时无锡市领导去昆明办事,看到了德林海的成果,说无锡市也正在为打捞的蓝藻水无处存储而发愁,你上我们那儿去吧。于是就把德林海引进至无锡市太湖边,在临湖的锦园建成了无锡市第一座藻水分离站,解决太湖打捞蓝藻水的存储难题,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坚持就是胜利。

3、德林海技术推广

德林海藻水分离技术在无锡市扎下了根,随时间推移,打捞蓝藻水越来越多,德林海藻水分离站也越建越多。此时,其他企业也积极参与,群雄争霸,催生了磁分离、压滤、过滤等多种藻水分离技术上马。其结果是德林海一支独秀,就他发展的最快,自2007年至今环太湖建成17座(套)藻水分离站,其中采用德林海技术的为11座(套)、占比65%。无锡市近年每年打捞藻水150万m3,藻水分离后剩余藻泥2.5万t;至2019年无锡市共打捞藻水1450万m3,经藻水分离后减少占用土地284万m2(以蓄存深4m、减容积比例为50,利用率0.8计),相当于4260亩土地,解决了无处蓄存藻水的难题;这13年中,共生产藻泥23.2万t(含水率85%计),相当于去除N2332t、P237t、有机质2.67万t(太湖蓝藻含N6.7%、P0.68%、有机质76.7%计);其间主要功劳得益于德林海技术。德林海实用的藻水分离技术不仅在无锡推广,名气在外,四处来请,凡是蓝藻爆发湖库的管理者相当多找其建设藻水分离站,于是德林海在全国建设起了藻水分离网,包括常州、湖州、湖北大清江、洱海、星云湖、洱源西湖,滇池后来又建设了1座,全国合计建设了德林海技术的藻水分离站27座(套)。

4、德林海技术的发展

德林海治理蓝藻从藻水分离起家,但不停留于此,不断创新治理蓝藻的技术。目前已经成为蓝藻治理领军型龙头企业,已顺利通过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其企业名称也从无锡德林海藻水分离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改称为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明其业务的扩展,从单纯的藻水分离扩展为治理蓝藻和治理水环境的综合型公司。

其一,向藻水的打捞、输送、分离和藻泥运输的一体化发展,创建了藻水打捞相配套的管道输送网络、藻水的气浮分离和离心分离藻泥自动装卸、运输系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其二,组建了藻水打捞和分离的勘测设计、设备设计制造、基建施工企业的治理蓝藻联合体,使工程实现方案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行的一条龙服务。如在太湖、巢湖、滇池、星云湖、洱海、洱源西湖等蓝藻爆发水域实施了德林海一体化蓝藻爆发治理。

其三,实施蓝藻资源化利用,德林海联合了中科院、农科院、科研所、养殖场等企业、单位进行多种科学试验,试验了使用蓝藻制取生物柴油、叶绿素、藻蓝蛋白等,试验了制造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都得到了成功,只等有机会商业运行。

其四,开发推流曝气增氧控藻设备。推流可使水体上下循环流动,使蓝藻有一定时间段生活在水较深水温较低的区域,减慢蓝藻生长繁殖速度;曝气可使水体增加氧气,减低水体N P含量,有效减慢减慢蓝藻生长繁殖速度;在夏季高温时节,水体中高浓度溶解氧与强烈光照相配合,则会发生光氧化作用,具有杀灭及抑制蓝藻的作用。此类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船2类,推流曝气增氧控藻设备现已经在太湖、巢湖、滇池、星云湖、洱海、富春江等水域使用,效果相当好。

其五,开发深井加压控藻。深井加压控藻是利用水深产生的压力对蓝藻进行短时间加压,使蓝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来蓝藻生长的水深、压力、温度等生境,失去上浮和生长繁殖能力、甚至逐步死亡,大幅度减慢蓝藻生长繁殖速度。采用此技术的除藻深井可处理的藻水流量一般为1.1m3/s。高压控藻(含深井和控藻船2类)控制蓝藻生长繁殖的能力为以往打捞藻水+藻水分离技术的数十倍。此技术不占用土地,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操作简便,可自动化控制,高效运行、费用低,能耗低、四季昼夜运行,控藻除藻效率高。高压除藻深井首先在无锡太湖边的锦园水域试验成功,现已在太湖、巢湖、星云湖建设了7口除藻深井,起到相当好的效果。

其六,加压控藻船。加压控藻船的基本原理也是通过外力对蓝藻进行加压处理。只是把加压设备放置在船上,可根据湖泊蓝藻爆发的情况随时移动位置,有利于及时消除有关水域的蓝藻,但其处理蓝藻水的能力相对较控藻深井为小,需人工分班操作。目前已经有20余艘高压控藻船投入太湖、巢湖、滇池、洱海、洱源西湖、富春江、九龙江、金鸡湖等水域使用。其中,2016年世界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前夕,临近杭州的富春江水域蓝藻爆发,于是德林海公司应邀派员和带着高压控藻船、自动遥控移动式推流曝气增氧控藻船星夜驰骋富春江,有效控制了蓝藻水华爆发的不利影响。同样,2017年金砖5国在厦门召开时节,德林海公司应邀派员和带着高压控藻船去漳平九龙江控制蓝藻,取得圆满成功。

5、在治理“三湖”消除蓝藻爆发中再上新台阶

2007年太湖供水危机后,国家投入巨资,推进治理“三湖”工作,取得了较好治理富营养化的阶段性成果。但对于治理太湖,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治理蓝藻爆发的成效不显著,蓝藻爆发面积总体没有减少,如2017年最大爆发面积1403 km2,超过发生太湖供水危机的2007年最大爆发面积(979 km2)43%;2017年太湖的藻密度普遍较以往有较大幅度增加,如太湖全湖、梅梁湖(太湖北部的一个湖湾)年均藻密度分别为1.17亿/L和2.4亿/L,分别为2009年的5.05倍和3.43倍。以此问题为导向,不久的将来,国家将建立治理“三湖”消除蓝藻爆发的目标,全国治理“三湖”蓝藻的研究机构和有关企业,将改变仅打捞“三湖”水面蓝藻的习惯思路,因为目前打捞太湖水面蓝藻的措施,其打捞蓝藻的数量仅占太湖蓝藻总量的3-5%,所以应该再上一个新台阶,转变治理“三湖”蓝藻的策略。蓝藻治理领军型龙头企业德林海也将在治理“三湖”水环境和消除蓝藻爆发中会继续领军,将研究开发出治理富营养化与消除蓝藻爆发相结合的新技术,特别是研究开发出分水域全方位消除“三湖”水面.水体.水底蓝藻的新技术与技术集成创新,为治理“三湖”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内容